今年是我倆的六周年紀念,午餐來個簡單而隆重的意大利菜慶祝一下,有超高質手造意大利麵。
尖沙咀區食記:
店外及店內環境

Pici有幾家分店,中環、灣仔都能找到其蹤影,這次到訪的是尖沙咀店,從港鐵尖東站行過去約5分鐘左右。店門口的裝修已經看得出很有外國氣息,喜歡復古輕工業風的感覺。

店內則走輕奢復古風,特別喜歡店內地磚的選擇,好特別啊。座位大部份為卡位或半卡位,二人座的話與隔壁桌的距離稍近,但尚算坐得舒服。
服務

店裡所有店員都是外藉人士,由進店到點菜皆要用英文。在門口時,因為不用安心出行而要店員登記資料,外藉小姐語速極高,The Big就像考listening般極專心側頭傾聽,The Bread在旁食花生恥笑我!
服務未到貼心,但也很不錯,知道食物是兩位分享會主動送上公用餐具,也會主動介紹餐點,當然不少得收盤時問:「Is everything OK」和「How’s your food」,然後我倆就會露出尷尬卻燦爛的微笑回應:「Great!」
餐點
餐前麵包

由於疫情關係,以還有麵包籃上的麵包改以紙袋包裝,感覺衛生又貼心。一個紙袋裡有四小塊麵包,剛好每人2塊不用爭。

在點餐後,店員已經每人派發一個小碟子,為你添上黑醋和橄欖油,很回味三年前我和The Bread係意大利的時候,嫌主菜太貴,都會叫兩小碟pasta,然後以餐前麵包沾上黑醋和橄欖油充飢,很青春啊。
麵包的味道很不錯,雖然是室溫但外皮仍能保持香脆,中間的氣孔未算太平均,但口感有韌性Q彈。
前菜:Tuna Tatar (吞拿魚他他)

在日本餐廳不喜歡吃刺身,不喜歡其生肉的質感。但到了西班牙或意大利餐廳卻非常喜愛吞拿魚他他,通常吞拿魚設成一小塊,比較沒有一整塊生肉在口的奇妙質感。Pici的吞拿魚他他調味做得非常到位,醋的微酸、橄欖油與香草的香氣配合上微辛帶酸的醋漬紫洋蔥、新鮮的小蕃茄、完熟牛油果和新鮮的吞拿魚。
前菜:Homemade Mealballs (自製肉丸)

自製肉丸超大一顆,如果作為一人午餐,一個人版兩顆請吃進肚子裏的話,應該會飽死。肉丸主要使用了勉之豬肉,但吃得出加了一點牛肉,令香味更完整,沒有很驚艷的味道,醬汁使用了最基本的蕃茄汁,另外也跑了一點芝士是最上面,鹹香一般,偏奶香的芝士,我倆覺得還好,下次可能會選擇叫其他appetiser。
主菜:Tangliolini Truffle (黑松露細扁麵)

雖然是素食,但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意粉。主打手工Pici主打手工pasta,果然麵質al dante,是香港吃過最好的手工pasta(我倆沒有吃過太多間就是了),由意大利的感覺!

不是那種醬汁掛滿麵條的風格,醬汁的份量剛剛好,每條麵條都富有風味,但卻不會吃到滿嘴都是醬。醬汁的基底為忌廉汁,加上了鹹香的芝士和蘑菇碎,畫龍點睛的是意粉上面新鮮刨出的黑松露片,吃過才知道和平時黑松露醬的風味大有不同,是比較humble卻餘韻深長的aroma。
主菜:Chitarra Prawn (大蝦濃汁黑細麵)

看餐牌以為意大利麵的風格會不一樣,但發現與先前的細扁麵是一樣的,只不過是加入了墨魚汁。但幸好叫了這個,The Big超喜歡這一道的呢。麵質同樣地有咬口而且帶有墨汁的鮮味。
最喜歡醬汁,利用大蝦殼熬成的高湯為基底,加上蕃茄製成大蝦濃汁,海鮮的風味突出。另外還有一整隻大蝦,已經去吓,吃得很方便,而且肉質扎實,已整過意大利麵亦有大蝦肉切粒,分量也不少。
甜品:Tiramisu

聽說Pici的提拉米蘇很有名,正想着另外點,才發現平日的午市套餐已經包括其在內,以為份量會較少,豈料一上桌時發現杯子容量極大,吃畢整個超飽的!

比起一般的提拉米蘇的基底更為鮮黃,略嚐到蛋香,應該利用了高質素的雞蛋,而且吃下去既濃厚又滑溜,真正的rich and creamy。酒味不明顯,咖啡味挺香濃。馬斯卡彭芝士份量佔多,而手指餅份量較少。
飲品:Iced Black Tea x2
而午餐包括了一杯無糖紅茶,味道沒有很特別,就沒有另外評價了。
菜單
平日到訪就能嚐到Set Lunch Menu,現附上餐單,選擇可不少呢!

其他

付款時收到一張小卡,覺得設計很美,便拍下了。反轉到後面才發現完來Pici沒有強收service charge,相反,它更期望客人在接受服務後感到滿意才以小費作支持。

Pingback: 香港食記:Tokyolima – 日系秘魯菜Omakase – wanderertimestwo